卧式车溜板工艺及挂架式双引导镗床夹具设计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40,该材料总的来说比具有同类型基体的灰口铸铁或可锻铸铁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特别是球墨铸铁的拉伸屈服极限是较高的,这是其宝贵的性能,球墨铸铁也具有灰口铸铁的许多优点,(如铸造性好、减磨性好、切削加工性好,缺口敏感性……等)并且某些性能优于灰口铸铁或锻钢。如疲劳强度比灰口铸铁大0.5-1倍以上,而与中碳钢相近,耐磨性比灰口铸铁好,而大大优于表面淬火钢。在经济方面则比钢显著优越。此外,球墨铸铁还比普通灰口铸铁有较好的热处理工艺性,钢的各种热处理到达都能适用于球墨铸铁,并能获得显著效果。
该零件的主要加工为:溜板上的孔45H9、φ42H9、φ56mm、φ70mm和台阶面。 [来源:http://www.doc163.com]
零件的安装过程
先将工件下平面A置于镗床工作台上,再将镗模放在工件H面上,挪正相对位置后,将两定位销4分别插入工件两定位孔φ62H7中。拧紧四个螺钉9,使镗模固定于工件上,此时必须检查两定位销4在孔φ62H7和φ62H7的槽中能否轻轻转动,如果任何一定位销不能转动,说明工件安装时移位,必须重新调整。
工件安装后,需找正镗模支架上的校正面G,使其与镗床主轴平行,再用压板将工件固定在回转工作台上。由于工件同轴上的四孔间距较大,为缩短镗杆长度,采用调头镗铰的方式加工。
1、 孔的加工
溜板大小有空的加工是溜板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尤其是大头孔的加工是溜板个部位加工中要求最高的部位,直接影响溜板成品的质量,一般先加工小头孔,后加工大头孔,合装后再同时精加工大、小孔,小头孔小,锻坯上不锻出预孔,所以小头孔首道工序为钻削加工。加工方案多为:钻—扩(拉)--镗(铰)
无论采用整体锻还是分开锻,大头孔都会锻出预孔。因此大头孔首选工序都是粗镗(或)扩,大头孔的加工方案多为:(扩)粗镗—半精镗—精镗
在大、小头孔的加工中,镗孔是保证精度的主要方法。因为镗孔能够修正毛坯和上道工序造成的孔的歪斜,易于保证空与其它孔或平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虽然镗杆尺寸受到孔径大小的限制,但是溜板的孔径一般不会太小,且孔深与孔径比皆在1左右,这个范围镗孔工艺性最好,镗杆悬伸短,刚性也好。
2、 台阶面的加工
溜板的两端面是溜板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定位基准面,而且在许多工序中使用,所以应该先加工它,而且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要逐渐精化其几转,以提高其定位精度。大批大量生产多采用拉削和磨削加工;成批生产多采用铣削和磨削。
铣两端时,为保证两端面对称于杆身轴线,应以杆身定位。铣削时候多采用下面铣削方法:一种是在专用铣床上装两把硬质合金端铣刀盘,工件装夹在回转工作台上做低速回转进给运动,粗精铣同时进行,只是切深不同,加工完另一个面,转过180度再加工另一端面;另一种铣削方法是在专用的四轴龙门铣床上用四把端铣刀从两端方向同时铣削大、小头两端面。
两端面的磨削加工,一般在立轴平面磨床上用砂轮端面进行磨削,生产率较高。在大量生产中,可采用双端面磨床进行磨削,以保证两端面懂得平行度和高的生产率。 [资料来源:https://www.doc163.com]
目录
前言 ------------------------------------------------- 3
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 ---------------------------------- 4
1.1 零件的工艺分析 ------------------------------------------ 4
1.2 零件的安装过程 ----------------------------------------- 4
第二章 确定零件毛坯的制造形式------------------------- 6
第三章 制定工艺路线 ------------------------------ 6
3.1 各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 ------------------------------- 6
3.2 确定工艺路线 -------------------------------------------- 6 [来源:http://Doc163.com]
3.3 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 8
3.4 拟定工艺路线 -------------------------------------------- 9
第四章 夹具设计 ----------------------------------- 13
4.1 对夹具机构的具体分析 -------------------------------------- 13
4.2 镗孔的夹具设计方案------------------------------------------- 15
4.3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 15
第五章 致谢 ----------------------------------------- 16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17 [来源:http://www.do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