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Nav

新媒体对三亚市旅游营销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新媒体对三亚市旅游营销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目的、意义
(一)选题背景
现代互联网形势下出现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与传统媒体旅游营销阶段相比,新媒体手段大面积推广形势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习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在旅游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过程中,以游客为导向的旅游业营销方式、营销思维、营销模式也产生了极大改变,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进行旅游营销,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营销资源,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旅游业己经被认为是朝阳产业,散客游己经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新媒体也成为为旅客提供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如报纸杂志、旅行社门市等,己经无法吸引作为旅游主体同时也是新媒体受众主体的中青年旅游群体。所以旅游行业借助于新媒体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优势,让旅游主体中的中青年群体主动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旅游相关企业都己经运用新媒体进行旅游营销。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拓展打通全旅行流程服务链。其中以用车和汽车票业务尤为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票、酒店、旅游度假产品、景区门票己经成为在线旅行预订企业较为成熟的产品业务。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度,需要新媒体尽快应用到旅游营销中去。

[版权所有:http://DOC163.com]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以三亚市做为旅游目的地案例对象,通过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形势下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分析,并与传统媒体营销在旅游营销中的优劣势进行对比,以新媒体营销手段为研究对象,与传统旅游营销模式作对比,通过二者对比发现当前三亚市旅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探究新媒体在现代旅游营销中的有效应用,并对三亚市新媒体旅游营销中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为当下以及未来旅游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上,本文从旅游消费行为理论出发,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微传播手段对旅游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在微传播平台推广和使用主体客体都热衷于发展微传播营销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传统营销宣传模式和新媒体模式的对比研究,做出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营销策略,选取合适的营销手段,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提供学术研究参考和借鉴依据。此外,本文把握研究热点,以三亚市为例,对现代互联网条件下,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和方法的新发展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具体表现为1、完善理论体系,丰富学科内涵。2、把握研究热点,更新陈旧的营销方法。3、从旅游学发展的角度,有利于促进信息科学技术应运与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信息化发展。 [来源:http://Doc163.com]
2.实践意义
新媒体营销能有效提升城市旅游的宣传营销效果、扩大受众面积、降低营销成本,同时又有利于旅游者获取最新信息、实现与旅游城市目的地的双向互动。本文选取我国著名旅游城市——三亚市作为新媒体营销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考察其营销策略,探讨其开展新媒体营销的方式方法,以期为其他景区提供借鉴。
此外,新近出现的新媒体营销,是以网络技术、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新兴营销平台的典型代表,对三亚市新媒体营销的案例分析,也将有助于营销方式的推陈出新,有助于营销理念的变革。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与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基础与基本理论出发,在对“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营销”概念范畴、营销模式、营销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三亚实施新媒体营销的背景、三亚旅游营销传播的现状与问题,进而确定三亚旅游营销中新媒体、传统媒体分工协作的策略,最终设计出三亚旅游的新媒体营销方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百度学术及各级各类旅游网站等多方渠道搜集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归纳分析,理清思路。 [资料来源:Doc163.com]
2.调查法:走访三亚市旅游主管部门和景区景点开展实地调查,同行业管理人员及景区工作人员交谈获取相关数据资料,了解具体情况,力求真实有效地反映客源市场真实情况;基于实地调研、访谈的结果,分析三亚旅游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结合三亚实际,提出三亚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3.案例分析法:论证过程中,选取三亚市旅游新媒体营销为案例,分析新媒体营销下的营销效果,得出一手实践资料。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1.城市旅游目的地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最早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界定的是美国学者Pollock A(1994)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地带”和“旅游目的地地区”两个概念,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指特定的、有边界的地域空间,范围明确。
Baloglu S等(2001)对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为:“乡村、度假中心、海滨或山岳休假地、小镇、城市或乡村公园;人们在其特定的区域内实施特别的管理政策和运作规则,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即对环境造成的冲击”。
2.旅游目的地营销
国外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真正开始重视并大规模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方向从目的地形象营销,到旅游目的地营销渠道和相关组织、媒介运用等不断深入。Lee C K等(2005)对旅游目的地的特征要素如舒适程度、异地风情、吸引物和价有所值等角度对旅游者体验、目的地满意度和决策等的影响,讨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旅游者出行过程和决策的影响。Mistilis N(2014)研究了美国旅行中介商对土耳其、埃及、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中海目的地的感知态度,提出了旅行中介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性。 [资料来源:http://www.doc163.com]
3.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
国外学者结合旅游业分析新媒体意义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相对国内起步较早,研究涉猎的范围和内容更广泛,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期,世界旅游组织(UWTO)提出来目的地营销系统(DMS)这一概念,即:“DMS是一套网络旅游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在线旅游营销、互联网电子商务、旅游行业管理、综合应用系统等板块,并密切支持跨媒体领域的营销模式”。Stienmetz J L(2013)介绍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可以运用的电子化方法。
(一)国内文献
1.城市旅游目的地
国内在城市旅游目的地方面的研究则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其中,张立明、赵黎明(2005)认为“旅游目地是对应于旅游客源地、旅游过境地而言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地或旅游景区,是具有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和完善的区域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使潜在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并做出出游决策实现其旅游目的的区域”杨蕾(2014)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是指一个能够诱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特定旅游区域,是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旅游业管理、规划和营销的地理区域了。
2.旅游目的地营销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主客体关系、形象定位、营销系统关系研究及大型事件的影响这四个角度展开的。
在主客体关系层面,蒋满元(2009)分别研究旅游者行为、旅游者感知以及目的地营销三者间的关系。因为旅游产品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产业要素及相关服务内容,产品提供者包含旅游企业和政府组织,目的地营销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市场营销也属于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所以很多学者着重于政府为旅游营销主体研究上。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研究层面,王有成(2009)基于“目标一价值“的评估体系,研究了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水平,并对现有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改进策略建议。旅游目的地营销层面,张建忠(2011)提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自然、经济、环境等多元化旅游构成要素的总体印象即为旅游形象;蔡利平(2011)认为目的地形象是在旅游者心智中对目的地的综合感知,他指出,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就是加深旅游者和目的地间联系的过程。
3.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在旅游营销中运用越来越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第一、研究某一类型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作用及其运用。如舒伯阳等(2015)以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官方微博为案例,研究了微博旅游营销模式;张素勤(2016)在现有影视旅游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影响,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影视营销的方式和策略;第二、研究新媒体特点,提出旅游目的地新媒体整合营销模式。李娜(2016)通过对榆林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发展建设的SWOT分析,提出榆林旅游网络营销建设的模式和措施;陈龙(2013)对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新媒体协同机制进行了综合阐述,他指出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营销优势,创新营销思路,拓展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第三、结合实际案例定性和定量分析,针对性提出策略。黄芸(2015)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实证,结合对数据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分析和联动研究,提出了桂林新媒体营销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张锦良,李馨雨(2016)等通过对甘肃、陕西等丝路旅游地带的新媒体营销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与OTA合作推广、借助热门市场上位宣传、开展互联网式新服务等丝路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策略。 [来源:http://Doc163.com]
(二)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关于城市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的探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目前开展的都不够深入,这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研究主题不够集中。国外研究者的目光主要集中于酒店、民宿某一个单一的旅游企业,研究内容的普遍性不够强,也难以适应我国经济、技术和市场环境;而国内研究者则对于新媒体营销的单一媒介过于侧重,代表性偏弱,无法全面覆盖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其二,研究目标滞后。纵观研究成果,不仅研究内容分散,而且研究对象缺乏时效。专门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微信、微博、App营销等热门营销方式的研究论文较少,可见,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国内外都有待进一步发掘。
(三)参考文献
[1]Pollock A.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destination marketing.[J]. Travel&Tourism Analyst, 1995(3):66-83.
[2]Baloglu S, Mangaloglu M.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of Turkey, Egypt, Greece, and Italy as perceived by US-based tour operators and travel agents[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1):1-9.
[3]张立明. 旅游目的地系统及空间演变模式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为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1):78-83. [资料来源:Doc163.com]
[4]蒋满元. 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行为选择分析[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 22(2):91-94.
[5]王有成.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功能构成与评估[J]. 旅游科学, 2009, 23(1):28-37.
[6]张建忠. 旅游文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6):312-313.
[7]张宏梅, 陆林, 蔡利平, et al. 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与游客行为意图——基于潜在消费者的本土化验证研究[J]. 旅游科学, 2011, 25(1):26-36.
[8]陈龙. 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新媒体协同机制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3):105-110.
[9]Lee C K, Lee Y K, Wicks B E. 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motivation by nationality and satisfaction[J]. Tourism Management, 2005, 25(1):61-70.
[10]Stienmetz J L,Levy S E, Boo S 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ability of mobile 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website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3,52(4):453-464.
[11]Mistilis N. Future Destination marketing: perspective of an Australian tourism stakeholder network.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4,53(6):928305-928305-6.
[12]何亚岚. 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路径研究[J]. 求实, 2014(s1):142-143. [资料来源:http://www.doc163.com]
[13]李炳义. 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微博为例[J]. 开发研究, 2014(6):124-127.
[14]杨蕾. 澳大利亚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经验借鉴[J]. 体育科研, 2014(3):11-14.
[15]舒伯阳, 马雄波. 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问题评析与集成模式探索[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 29(3):9-12.
[16]黄芸. 新媒体业态下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J]. 市场论坛, 2015(8):73-75.
[17]倪锐. 河北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 江苏商论, 2015(12):54-56.
[18]徐薇薇. 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5(14):42-43.

[19]张素勤. 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影响分析[J]. 长江丛刊, 2016(21):166-167.
[20]李娜, 戴新佚. 新媒体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1):75+77.
[21]朱忠芳, 吴文雅. 区域旅游营销新老媒体的融合[J]. 中外企业家, 2016(12):28-29,共2页.
[22]周子洋, 李康. 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微电影探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4(8):35-36.
[23]李忠学. 以消费群体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与新媒体整合营销模式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3):77-78.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24]李馨雨, 祁鸣鸣, 张锦良, et al. 在丝路旅游大数据化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提升游客体验[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7):112-113.
[25]苏敏. 全域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模式探究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 丝绸之路, 2017(24):64-66.
[26]尹峙.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直播营销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7):7-10.
[27]徐春红. 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创新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 2017(15):81-83.
[28]李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45-49.
[29]陆锋. 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J]. 旅游学刊, 2018, 33(4): 1-3.
[30]王晓华, 白凯.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新时代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新媒体时代目的地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 旅游学刊, 2018(3):25-30.
[31]周永博, 蔡元. 从内容到叙事: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研究[J]. 旅游学刊, 2018, 33(4): 6-9.
[32]赵悦. 广西民族文化创意旅游新媒体营销传播探究——以梧州旅游文化周的宣传为例[J]. 视听, 2018, No.129(01):123-124.

[资料来源:https://www.doc163.com]


[33]肖洋, 梁江川. 新媒体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三种力量:OTA、UGC、DMO[J]. 旅游研究, 2018, 10(5):11-12.
[34]王晓华, 白凯. 新媒体时代目的地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 旅游学刊, 2018, 33(3):1-3.
[35]吴耀宇. 新媒体在江苏入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及趋势[J]. 旅游学刊, 2018, 33(4): 3-5.
[36]项质略, 于馨园. 新媒体视域下民俗文化旅游营销创新研究——以南京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 No.351(01):145-147.
[37]吴茂英, 沈海莉. 新媒体时代视觉材料与目的地形象关系研究[J]. 旅游学刊, 2018(9):20-25.
四、论文体系结构(大纲)
1绪论
2现状
3分析问题
4结论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 关于资料
    提供的资料属本站所有,真实可靠,确保下载的内容与网页资料介绍一致.
  • 如何下载
    提供下载链接或发送至您的邮箱,资料可重复发送,若未收到请联系客服.
  • 疑难帮助
    下载后提供一定的帮助,收到资料后若有疑难问题,可联系客服提供帮助.
  • 关于服务
    确保下载的资料和介绍一致,如核实与资料介绍不符,可申请售后.
  • 资料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做其他非法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本站,经查实我们会立即进行修正!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doc163.com Copyright © 2012-2025 苏ICP备202102985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