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LED显示屏控制器(AT89C2051显示屏设计)☆
摘 要
受早先单片机的价格影响,目前的LED显示屏电路基本上都是由一个单片机控制所有电路,连线比较复杂接线不便,也不便于维护。同时生产厂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订做,每次都要重复设计电路和机械结构,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若用户的需求改变,改动将十分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单片机的价格越来越低,人们在设计显示屏的电路时可以用一片单片机来控制一路信号,虽然使用的单片机数量大大增多,但线路简单且易于调整和维护。客户也倾向与这种灵活的电路。因此我们在显示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型显示屏的设计理念。
在本文的设计中,显示屏采用LED 大屏幕显示,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进行多机通讯,完成数据传送。在这里我们根据需求实现如数码管显示,双色灯显示,光带显示以及柱状四种显示方式。每种显示负载电路都由一片单片机控制,显示控制电路设计了两套方案:由ATMEL公司的AVR ATTINY13以及AT89C2051来控制实现。
关键字:LED大屏幕显示 ;四种显示方式 ;ATTINY13 ;89C2051 ;RS485
The controller of new disply panel(The design of circuit )
Abstract
The suspension will affect the price of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earlier, the LED display circuit are basically controlled by a microcontroller all the circuit, complicated wiring connections inconvenience, not easy to maintain. At the same time factory-made based on user requirements, must be repeated each circuit design and mechanical structure, resulting in waste of resources, and if the user needs to change, the changes will be very difficul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the price of low-SCM, people in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when the display can be used to control a microcontroller all the way signals, although the use of the greatly increased number of SCM, but the line is simple and easy to adjust And maintenance. This tendency of customers with a flexible circuit. So we display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display of a new design concept.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large-screen displays use LED display, PC and the crew through the RS485 bus between the multi-machine communications, complete data transmission, then shown on the big screen. Here we demand the realization of such as digital display, two-color lights, with light show and four cylindrical display. Each show circuit controlled by a microcontroller all the way shows that load. Display Control circuit design of the two sets of options: from the ATTINY13 AVR micro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T89C2051 and ATMEL control.
Key Words:LED large screen display; Four display; ATTINY13; 89C2051; RS485
设计内容
本课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微机控制、单片机驱动和LED显示部分。所以,完整的LED显示系统的设计应该包括硬件、硬件驱动程序和微机控制软件三个部分。操作过程是由PC机编辑显示信息,通过串行通信口发送给LED显示模块的控制芯片,由控制芯片再驱动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显示屏采用LED大屏幕显示,在这里我们根据需求在大屏幕上实现数码管显示,双色灯显示,光带显示以及柱状四种显示方式。本文主要介绍硬件设计部分。 [版权所有:http://DOC163.com]
显示屏硬件电路包括PC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及显示控制驱动电路。PC机通过RS-485总线将显示屏上所要显示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显示控制电路,显示屏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通过驱动器控制四种负载的显示,从而实现显示屏上的四种显示方式,即数码管显示、双色灯显示、光带显示以及柱状显示。
设计思路
显示屏硬件电路包括PC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及显示控制驱动电路。其中显示控制电路包含四部分,每部分都由一片单片机独立控制。PC机通过RS-485总线进行多机通讯,将显示屏上所要显示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显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数据信息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在显示控制电路中控制模块负责控制各显示模块,向各显示模块发送数据和命令。控制模块储存要显示的数据信息,并向向各显示模块下传。整个系统的设计使用有很大的自由度:控制模块控制的显示模块数量可以改变,显示模块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改变。控制电路中采用两套方案,分别用ATMEL公司的AVR attiny13和AT89c2051这两款单片机进行设计。采用attiny13做中央控制器时,下位机只接受上位机信号而不回复上位机。采用AT89c2051做为中央控制器时,单片机在接受上位机传送的数据信息后可以回复上位机,实现RS-485的半双工通讯。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新型显示屏电路设计总体方案
这次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单片机系统通过RS-232串行口接收PC机传入的显示信息和控制信号。该数据经处理后,写入显示用的EEPROM中进行储存。当显示系统正常运行后,系统才可以将EEPROM中的内容读出,即将显示内容及各种控制信号,一并送入LED显示电路进行显示,通过各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或是数码管的显示来实现信息的显示。
[资料来源:http://www.doc163.com]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目录 17000字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1. 绪论 1
1.1 LED显示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
1.3 论文主要设计内容及思路 3
1.3.1 设计内容 3
1.3.2 设计思路 3
2. 新型显示屏电路设计总体方案 4
2.1 PC机部分 4
2.2 单片机部分的设计 5
2.3 显示部分设计 6
3. 通信电路 8
3.1 RS485简介 8
3.2 485总线驱动器芯片MAX485 8
3.3 RS-485方式构成的多机串行通信部分的设计 9
3.3.1 硬件设计 9
3.3.2 软件设计 11
3.4 串行通信协议 12
4. 单片机ATtiny13控制的显示屏电路设计 15
4.1 单片机ATtiny13以及AVRISP下载编程器介绍 15
4.1.1 单片机ATtiny13介绍 15
4.1.2 AVRISP下载编程器介绍 16
4.2 数码管控制显示电路 17
4.2.1 数码管控制电路原理 17
4.2.2 数码管显示电路原理 18
4.3 双色灯控制显示电路 19
4.3.1 双色灯控制电路原理 19
4.3.2 双色灯显示电路原理 22
4.4 光带显示控制电路 23
4.4.1 光带控制电路原理 23
4.4.2 光带显示电路原理 24
4.5 柱状控制显示电路原理 25 [来源:http://www.doc163.com]
4.5.1 柱状显示控制电路原理 25
4.5.2 柱状显示电路原理 26
5. 单片机AT89C2051控制的显示屏电路 28
5.1 单片机AT89C2051介绍 28
5.1.1 管脚介绍 28
5.1.2 看门狗芯片X25045的介绍 28
5.1.3 X25045与AT89C2051硬件连接图 29
5.2 单片机AT89C2051控制的显示屏电路设计 31
5.2.1 双色灯显示控制电路 31
5.2.2 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 32
5.2.3 光带控制显示电路 34
5.2.4 柱状控制显示电路 35
结 论 36
参 考 文 献 37
附录A ATtiny13控制的数码管显示电路PCB版图 39
致谢 40
参 考 文 献
[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2]何立民.AVR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MAXIM.MAX485数据手册.
[4]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Atiny13中文数据手册
[6] 刘光斌, 刘东, 姚志成. 单片机系统实用抗干扰技术[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7] 求是科技. 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8] 何立民.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9] 范逸之, 陈立元. Visual Basic与RS - 232串行通信控制[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0]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11] 丁化成1AVR 单片机应用设计[M ] 1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1
[12] 刘和平1P IC16F87X 单片机实用软件与接口技术——C 语言及应用[M ] 1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1
[13] 石东海1 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从入门到精通[M ] 1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1
[14] National Semlcondactor.ADC0809 User Guider[M].[s.L]:National Semiconductor,2002
[15] Introduction to RS-232/RS-485/RS-422 Standard pdf [资料来源:www.doc163.com]
[16] LED large screen display .
[17] 邓兴成,姜宝钧.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8] 张剑平 智能化监测系统及仪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19] 张毅坤,陈善久,裘雪红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8
[21] 海纳电子资讯网:www.fpga-arm.com提供的4N25中文资料
[22] 李群芳, 肖看.单片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嵌人式系统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4] 基于单片机的LED三维动态信息显示系统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5]关积珍.LED显示屏发展综述.国际光电与显示[J],2001(11):177~182
[26]王科峰.组件式大型LED电子显示屏.电子技术[J],1991(2):33~34
[27]徐建华.LED技术应用与前景展望.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3,11(7):287~288
[28]诸昌铃.LED显示屏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9]陈爱萍,何智勇,羊四清.电子显示屏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自动化与仪表[J],1999(7):
54~57
[30]应根裕,胡文波.平板显示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1]Holm Paige,Rhyme,William.Two-Dimensional LED Arrays for Virtual Display Image
Source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J],1999,46(5):897~904
[32]Sony公司.Sony推出超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技术[J],2000(11):16~18
[33]王建锋.LED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中国交通信息产业[J],2003(3):205~207
[34]班建民,崔玉玲.微机图像与LED大屏幕实时显示的设计.重庆工学院学报[J],2000,
14(4):24~27
[35]王泽芳,梁志坤.高分辨率LED显示系统的设计.广东工业大学学报[J],2002,19(3):
30~33
[36]贾东耀.智能仪表LED点阵显示模块的设计.电测与仪表[J],2002(7):51~54
[37]求是科技编著.单片机通信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8]张淑清.单片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39]陈粤初,窦振中.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
[40]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41]余永权.ATMEL-89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来源:http://www.doc163.com]
[42]谢宜仁.单片机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3]方志烈.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物理学和高新技术[J],2003,32(5):
295~301